小平说过:我们党有强大的战斗力■◆,是因为有★■★■“马克思主义和的信念★★。……无论过去、现在和将来■◆★◆■◆,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”。磨砺信仰的风骨,笃守信仰的选择,我们一定能沿着95年的光荣之路,抵达憧憬已久的彼岸。
大浪淘沙◆■,惟真信仰不会被黑暗吞没★◆。这是历史的启示,也是世道人心的真理■■■★■。处在一个大发展、大变革、大调整的时代,坚守与解构、担当与逃避、奋进与堕落◆◆★■◆,交织碰撞在所难免。有人抱定◆★“一切为人民”的信念■◆◆,也有人不问马列问鬼神;有人以■■“愚公”自励■★■,也有人脚踏两只船、哪边有利倒向哪边。有信仰与无信仰,结果不同◆★★■★;假信仰同真信仰,落差更大。作出正确的选择,坚守高尚的信仰◆■,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考题★■◆。
一些普通党员★◆■■■,也有着矢志“寻党”的经历。河北新乐人王建国,1947年复员还乡时丢失了党组织关系。为证明自己是党员,他从河北步行到南京和上海找先前的领导。直到1998年恢复党员身份■◆■■◆★,50多年他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★◆◆■,还郑重攒下一笔党费■◆★◆★★。江苏泗洪的张道干,1946年因为党支部遭到敌人破坏失去党籍证明,直到2015年才重新找到入党介绍人,为恢复党籍他等待了近70年。无论是革命烽烟中,还是在建设年代里★★,于选择的征程上坚定不移,于追寻的道路上无怨无悔,正是“信仰”二字的最好解释。
长征开始后◆■,在一次突围后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漆鲁鱼,一路行乞寻找党组织,从瑞金来到汕头,又辗转到上海,直到1937年10月才在重庆找到党组织。闽东苏区失陷,曾志从福建找到广州,后来又到上海,“尝尽了失群孤雁的辛酸苦辣★■◆◆■■”◆■★★◆,历时20个月终于重新★★◆◆★◆“投进了党的温暖怀抱★■■”。大将许光达誓言“死不退出”■◆■,大革命失败后两度与党失去联系◆★■■■■,两度重新找到党组织■◆■■★。这些人,以坚定的意志、不懈的追求■◆■■◆,刻写出对党的忠诚◆★,对信仰的坚守。
对于员■◆◆◆★■,“党”意味着什么?党史上许多党员的■★★◆“寻党★★■◆◆★”故事,正是对这个问题感人至深的回答。
习将人的信仰,形象地比喻为“总开关”◆■★。的确◆■■■◆★,信仰是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。思想上坚信不疑◆■★■■,所以意志上坚韧不拔;灵魂中坚实熔铸★◆■★■★,所以行动上坚定不移。革命年代,信仰是“砍头不要紧,只要主义真”;和平时期,信仰则是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、唯独没有他自己”。正是坚定的信仰◆■★■★,让血肉之躯拥有了超越艰难险阻的力量■◆★;也正是忠诚的信仰,让境界因之提升、人格因之升华★■、事业因之兴旺。
“理想很丰满■■■◆◆,现实很骨感”,是理想屈从现实还是理想指引现实◆■★?95年过去,许多志存高远的青年,作出了与前辈一样的选择■★★◆■■。他们或是聚拢在“青马班”“马研会”中钻研经典著作,或是寻访老党员、老战士体悟红色作风◆◆,或是重走长征路◆★■◆◆■、重走★■◆“赶考”路,他们用致敬前辈的“寻党”行动★■,把信仰的旗帜舒展在内心深处◆★◆★。弄潮儿向涛头立★★◆■◆,接过前辈的信仰火炬,烛照青年的奋进之路◆■★,青春中国才能写就新的传奇■◆◆。